墓园深处的灵魂低语,跨越世纪的华语世界首部全译本·插图珍藏——《夜思》
译者简介:于琰,博士。201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英美诗歌、文学翻译。先后于《光明日报》、《外国语文》、《George Herbert Journal》等国内外期刊媒体发表学术论文数篇。2015年赴英国Durham University访学。曾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六届外语微课大赛江苏赛区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第七届“LSCAT”杯江苏省笔译大赛英译汉本科组获二、三等奖。
内容简介:作为墓园派代表作品,爱德华·杨格(Edward Young)的《夜思》(Night Thoughts)在出版后一跃成为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詹姆斯·鲍斯韦尔(James Boswell)称赞其为“人类天慧创造出的最为恢弘灿烂的诗歌”。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夜思》是首部完整的中文译本,也是布莱克的配图全集首次正式引入中国。
配图版《夜思》的问世是英美文学图像转向的里程碑事件。自古典时期以来的西方传统文艺理论一向乐于比较不同艺术形式的异同乃至优劣,诗人与画家往往各执一词,热衷于打破二元对立的布莱克创造性地将诗文融入画面设计,通过视觉层面的对比原则表现生死差异。
死亡禁忌是现当代社会的标志特点。在这个羞于谈死的时代重温英国墓园派诗歌,不仅有助于推动学术研究,更是肩负着正视死亡、珍惜生命的教育责任。杨格创作长篇挽诗不仅是为了哀悼接连去世的亲人,更是借死亡主题警示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幼子克己慎独,因为唯有美德能抵御死亡、助人永生。布莱克则通过打破二元对立的实践论证了“天堂与地狱联姻”的可能性,生死意象的画面同框表明探讨死亡正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生命。
《夜思》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它的时代。它不仅是英国墓园派诗歌的经典之作,更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深远影响。它启发了无数后来的艺术家与思想家,包括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中的代表人物——文学巨匠歌德。在后者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我们不难找到《夜思》的影子,那种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对人性深度的挖掘,成为了连接两部作品的精神纽带。
本次出版的中译本尽可能忠实体现了原版作品在遣词造句和画面设计上的精心考量,以便读者把握原著风貌,以下附上几个片段供读者欣赏。